关于学院

学院新闻

NEWS

<返回

“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回顾与探索”研讨会暨第四届“邓子基国际税收论文奖”颁奖典礼在学院举行

2019-10-30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给运行近百年的国际税收规则框架带来挑战,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从未改变,各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景从未改变。在此重要时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税务杂志社与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于2019年10月27日联合主办“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回顾与探索”研讨会暨第四届“邓子基国际税收论文奖”颁奖典礼,政策部门、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未来目标及税制特点,探讨重塑国际税收治理格局的中国立场和中国方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教授、《中国税务》副总编辑周怀世以及《国际税收》编辑部副主任韩霖共同主持了此次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契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会给世界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随着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构建深入推进,税收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消除跨境投资障碍、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税制设计和征管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强国际税收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对于构建友好型税收环境,推动“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构建”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税收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邓力平,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王道树,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磊,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青,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黄素华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同时,来自于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报等多家媒体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全面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研讨会上正式推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要的“税务管理师”培训项目。学院远程中心副主任李陌主持了发布会,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教授介绍了“税务管理师”项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支持、项目特色、考核机制等相关内容。

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相关领导出席第四届“邓子基国际税收论文奖”颁奖典礼并宣读了邓子基教授发来的贺信,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王道树作为邓子基教授的学生代表发表讲话。多位获奖者就 “一带一路”建设、大数据应用等热点发言,对国际税收问题提出了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国际税收治理格局的改革调整

与会专家详细回顾了国际税收治理格局的发展历史和近期改革内容,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税收治理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了国际税收规则的变化及其影响,探讨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详细梳理了国际税收规则的演化历程。他指出,G20税改的主题是“利润在经济活动发生地和价值创造地征税”,对国际税收规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还不能称之为对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塑。传统的国际税收规则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受益原则、税不重征原则、所得划分原则等很多内容已经根深蒂固。就BEPS 15项行动计划而言,除目前还未完成的第1项行动计划《应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挑战》之外,其余内容仅是对原有规则的补丁式修改。事实上,G20税改对国际税收规则的根本性影响正体现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经济有三大特点:一是无实体的跨境经营,二是对无形资产的依赖,三是数据和用户参与,这些特点给价值创造的判断带来困难,进而给税收利益划分、税收征管等带来挑战。张志勇会长指出,应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挑战,需要充分发挥多边合作征管机制的作用,我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能够助力发展中国家的税收能力建设,为多边合作征管机制作出深刻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则重点关注减税降费问题,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实践为例,探讨了减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政策经验。美国历史上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曾实施了具有代表性的所得税减税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的税收收入虽有一定减少,但总体上是增长的,与财政支出的长期增长趋势保持一致,同时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也大幅上升。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的低税负是以高赤字率为代价换来的,这与美元优势又是密不可分的。朱青教授指出,减税降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当前为经济稳增长,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关的领域,财政支出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减税降费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财政的收支矛盾,税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优越好,研究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宏观税负稳定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结构性减税。

国际税收治理格局的发展愿景

与会专家立足自身参与税收管理、学术研究的实际,提出关于重塑国际税收治理格局的见解。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需要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发扬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同时鼓励市场主体转变思路,迎接挑战,实现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务价值创造。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税收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邓力平认为,中国学术界在新时代开展国际税收领域的研究,应当牢记当前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注重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要研究具体的国际税收关系和我国能做的贡献;另一方面要在研究过程中“立足国际税收,走出国际税收”,注重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在进行国际税收研究时,要牢记时代要求与中国使命,要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优先考虑中国发展,不忘七十年奋斗至今的共和国今天能为民族复兴与世界发展所承担的使命,不忘七十年来中国税务人努力奋斗锻造出的中国税务精神。我们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世界经济中的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世界格局中的力量对比变化,三是国际治理体系上的深刻重塑。邓力平教授强调,在进行国际税收研究时,应当把这些因素作为重要背景来考虑,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既能“顶天”也能“立地”,既能“跟大”也善“做小”,紧跟时代步伐,务必为国贡献。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黄素华回顾了国家税务总局在深化国际税收合作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国际税收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黄素华司长认为,为全面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我国还应推进以下措施:一是努力扩大税收协定网络,为避免双重征税提供法律基础,为跨境纳税人提高税收确定性,促进缔约方之间的双向投资、技术交流和人员往来;二是加强境外税收信息收集与研究,持续更新发布和完善国别和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提升对外投资税收合规性;三是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为其提供税收培训与技术援助,推进税收征管能力建设互助;四是继续向重点投资目的地派驻税务人员,深化税收交流合作;五是以丝路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拓展国际税收合作领域,聚焦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多元、更加高层次的目标,建设公平的现代化国际税收治理体系,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从税收角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刘磊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税收制度协调加强、税收征管合作有序的新阶段。但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增强,也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税收竞争。此外,经济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在触及运行近百年的国际税收规则框架的同时,也将带来诸多革命性的变化。刘磊社长表示,面对新要求、新挑战,如何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未来目标及税制特点,适时提出有倾向性的中国方案、中国立场,正是此次论坛的主旨所在,期待此次论坛的成果能够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税收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参考。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教授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升要求企业端及时转变,不能局限于开具发票、记账、报税的财务会计思维,而应当提升到管理会计的思维,将税收紧密嵌入战略、预算、成本、投融资等管理流程中。同时,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完善,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征管要求,应当努力推进业财税三者的融合,以有效平衡风险为导向,致力于建设多维智慧财税管理体系,实现财税管理由业务导向到战略导向的转变,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纳税申报、税务风险管理、税收负担控制、税务价值创造的方式。

致力培养新时期税务管理人才

近年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以建设“国际知名会计学院”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财经智库、高端培训、学位教育、远程教育和为董事单位服务的五位一体事业格局,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基础与前沿并举的培养方向,始终把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及税收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教授介绍,学院此次发布的“税务管理师”项目,紧紧围绕国家最新的税制改革部署,以税收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数字化并匹配管理会计的税务思维为切入点,根据税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和知识结构,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致力于集合税收领域理论与热点实务专题,帮助企业、税务机关、中介机构的管理人员突破职业瓶颈,成为符合国家及社会需求的税务管理人才。同时,引导税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战略、经营、决策、资本运作等每一个环节中,用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助力企业事前规划与设计、事中运营与控制,一方面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帮助税务管理人员实现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税务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