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院

学院新闻

NEWS

<返回

“中国财政支持减贫与推进普惠金融论坛”在学院召开

2022-12-2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由财政部指导、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中国财政支持减贫与推进普惠金融经验分享”论坛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学院获财政部外交部批准的2022年度亚洲合作资金项目《中国财政支持减贫与推进普惠金融的经验分享培训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中国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泰国MI、柬埔寨经济领域代表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财政经济部门、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百余人在线上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研究所黄波涛主持。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凤玲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贫困是制约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的一大难题,中国是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的国家之一,减贫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中国在实现自身减贫的同时,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论坛将重点分享、交流中国在减贫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在政策引导、扶持方向、资金监管、普惠金融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希望能为澜湄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她表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作为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长期致力于国际化高端财经人才的培养教育和财经领域智库研究,是重要的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平台,在财政支持减贫和普惠金融方面做了大量政策研究和案例分析,愿与澜湄国家政府财政、经济部门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交流探讨,推动澜湄国家的减贫事业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黄承伟主任围绕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与经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分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我国通过建档立卡、驻村帮扶、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电商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多种举措,最终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减贫方案。他将中国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总结为以下七点: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有科学的基本方略、有开发式的扶贫方针、全社会的合力攻坚、有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有奉献担当的干部队伍。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补齐国家现代化短板的必要举措、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乡村振兴重点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治理有效、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要更加注重更新思想观念、依法推进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丰富工作方法。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地区振兴处罗义处长围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到突出重要位置。通过不断强化投入保障、持续完善支持政策、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回顾总结八年财政脱贫攻坚历程,罗义同志分享了以下五点经验:健全体制机制,凝聚财政脱贫攻坚合力;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性”;推动放权改革,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创新支持机制,不断提升扶贫政策的“精准性”;磨砺监管绣花功夫,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性”。

财政部金融司普惠金融处谢生处长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别是财政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中国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以及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体会。他指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财政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当前,中国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谢生同志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层面介绍了中国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具体做法。中央层面的政策体系构建主要有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成立投资引导基金、实施税收优惠、落实考核激励、应对疫情防控的特别措施等七个方面。地方层面的探索实践主要有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探索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用好财政奖励政策等三个方面。最后,谢生同志分享了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三点体会,分别是注重精准发力、注重商业可持续以及注重防控风险。

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孙立刚围绕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难点、农业银行的探索实践进行了交流分享。他指出,大型商业银行除了要面对普遍性金融难题外,还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矛盾。具体包括城乡二元结构与大型商业银行一体化经营的矛盾、农村普惠客户金融需求特殊性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标准化的矛盾以及农村普惠业务分散性与大型商业银行管理集中化的矛盾等。作为国家赋予面向“三农”基本定位的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行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之路。他分享了六点实践经验,包括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下沉服务渠道、加强银政合作、强化风险防控。在未来,农业银行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高质量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介绍了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绩。建设银行以“数字、平台、生态、赋能”作为发展理念,以“科技属性,智慧金融;平台思维,生态布局;集聚资源,整合赋能;智能控险,品质发展”为基本原则,旨在打造“小微企业首选银行”和“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最佳银行”。将数字技术作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核心驱动力,以大数据技术和移动化手段为基础,构建智能化、预见性的数据挖掘机制以及自动化、全渠道的商机实现方案。依托大数据技术,以数据作为资产,向市场交付建行数字化经营方案。2018年9月,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核心痛点问题,建设银行率先在同业推出一站式全流程线上申贷服务平台“惠懂你”APP,打造智能化、生态化的“三惠合一”平台经营新模式,即“惠懂你”以信贷融资为主、提供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惠助你”以客户经理和基层网点为核心、服务普惠各层级的移动智慧办公平台,以及“惠点通”普惠金融数字化的商机展示和搜索平台。建设银行以信贷为入口,以“惠懂你”为平台,构建企业级的普惠金融小生态,升级信贷融资体系,创新非信贷金融服务体系,集合B端+C端+G端综合服务,引入市监、财税、法律等社会服务机构,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另外,建设银行不断构建开放共享的普惠金融大生态,建立“创业者港湾”,通过创新投贷联动等机制,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目前已推广至25个省市,为1.9万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80亿元。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三农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李烈分享了太平洋保险在普惠保险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进一步发挥在普惠金融中的保障作用。太平洋保险在普惠保险领域创新了“保险+期货”模式,2016年开展广西糖料蔗价格保险一期试点,在国内首创大宗农产品市场化定价和价格风险分散机制,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操作最规范的“保险+期货”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项目,对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并获得原保监会专函批复,开展“保险+期货”创新试点项目。中国太保是国内首家同三大期货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保险公司,其试点地区广、险种多,覆盖三大交易所、十二大主要上市交易品种。为解决河北隆化的贫困问题,中国太保综合调研、创新研发了“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破解抵押担保难问题,解决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资金短缺的难题,打通金融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政银企户保”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在河北省和全国其他省份迅速推广,成为河北全省金融扶贫、创新扶贫的典型。围绕全省61个县区申报的、总计202个“一县一(多)品”特色品种,以保障贫困户收入为稳定目标,大力开展了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太保产险在甘肃开发了农作物综合收入保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薛敏主任分享了从就业视角来研究贫困治理问题的原因及启示。一条理论线索是贫困成因理论,发现虽然导致贫困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点——就业。就业不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但却是诸多贫困成因的汇聚地。另一条理论线索是贫困治理理论,从自由主义学派与福利经济学派对贫困治理的重大分歧中得出,两大学派的争论焦点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之争。进而从科斯定理和以人为本发展逻辑得到启发,很多结果上的不公平是由机会不公平、起点不公平造成的,是初始条件分配不均衡的反映。对进入社会生产的劳动者而言,机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劳动力面临的就业机会、就业状况的差异上。两条理论线索殊途同归,共同指向就业这个关键环节。最后,她提出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矛盾,从根本上治理贫困应当关注改善就业状况,促进机会公平。就劳动者而言,人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的提升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应当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培训、医疗等公共产品并提升其均等化配置水平。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黄波涛老师在下午的论坛上发布了两项研究成果:一是普惠金融在保险体系的实践及发展路径,二是普惠金融在扶贫小额信贷的案例研究。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普惠保险凭借其普惠性、精确性、高效性的优势,逐渐成为贫困治理和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普惠保险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保险服务的可得性,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保险保障缺口,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工具,有利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防止农村居民返贫,有利于解决地区保险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扩大农户补偿范围,更好发挥预防贫困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贫困问题。课题组走遍了某县的20多个乡镇,现场调查了近百家乡村企业,取得了全面、详实、丰富的调研资料。这个典型案例形成了可以推广的成功经验。某扶贫县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要义,始终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的政策导向,确保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利益最大化,积极创新推广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了增收脱贫致富步伐。同时,该县认真梳理和总结提炼基层实践创新,结合贫困群众需求和产业扶贫实际,在坚持户贷户用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式,即在不违背金融监管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创新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四难”“一怕”问题,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案例。

泰国政府间组织—MI项目负责人Tina女士在线上发表了“澜湄地区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的演讲。MI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大湄公河区域六个国家(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成立的政府间组织,通过能力发展、对话和宣传来深化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加速大湄公河区域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和减贫,为东盟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推进地区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人们对东盟的认识等作出巨大贡献,并获得2021年东盟奖。同时,Tina分享了中国政府支持的澜湄地区精准扶贫的项目经验;分析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寻求利用可持续扶贫举措的机会;通过线上研讨会宣传有效扶贫政策、战略及措施,通过能力建设培训加强政府、科研机构、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开发和实施立体多维政策和扶贫项目的能力。其中,该机构在柬埔寨纳塔基里省举办了5次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是对柬埔寨政府通过调整 2019-2023年农业部门发展计划的减贫战略的补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广泛认可。

柬埔寨洪森首相的政府顾问付宪亭先生在金边就柬埔寨普惠金融与产业发展进行了线上交流。付总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柬埔寨创业,他表示,柬埔寨的农业、旅游等资源非常丰富,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财政在支持减贫和普惠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对推进柬埔寨经济发展进步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将中国普惠金融的经验运用于柬埔寨的职业教育、旅游和医药业等方面,对实现柬埔寨的减贫将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产生显著成效。在柬埔寨洪森首相的支持下,在“西哈努克云壤国家森林公园”内划出33平方公里沿海“金银湾”国际旅游度假区99年的开发经营权。度假区内同时具备山地、坡地、湿地、河流、湖泊、大海、沙滩、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氧吧。经过多年努力,“金银湾”已实现路网、电网、网络全覆盖,具备了大规模开发条件。一条深受各国游客欢迎的“王子岛、柳叶溪、树王、林迦峰、巨石阵、座滩邮轮”旅游线路已建成。金银湾将来要打造成柬埔寨国家级旅游度假圣地和康养圣地,欢迎论坛将其作为会址,将其作为中国帮助柬埔寨减贫和推广普惠金融经验的合作示范基地。

坚持开放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在财政减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及理论探索,分享了普惠金融服务在减贫和推动农村发展中的突出成果。泰国、柬埔寨专家也分享了他们的已有成就和下一步发展蓝图。从环境保护到产业发展,从优化小额信贷保险到推动数字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大会的主题,观点碰撞、精彩纷呈,论坛为大家带来一场多维视角的思想盛宴。

后期,学院将继续加强同澜湄5国的交流合作,把论坛研讨的精彩观点融入研究报告并将核心部分翻译成外文向相关国家推送,做好进一步的经验推广交流,切实发挥亚洲合作资金项目的效益。(教研中心供稿)